概述

OSPF区域:OSPF协议按照一定标准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用于分层管理路由器。

相关定义

  • OSPF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在数据中心网络、园区网络中有广泛应用。
  • 区域ID:唯一标识OSPF区域的点分十进制地址(类似 IPv4 类型的IP 地址)。
    • 0号区域(区域ID:0.0.0.0)称为骨干区域,所有区域必须与骨干区域连通。
  • 区域类型:为高效管理路由器,OSPF区域支持两种类型:
    • Standard:标准区域(Standard Area),支持所有类型的LSA。
    • Stub:末节区域(Stub Area),不支持第4、5类型的LSA。
  • 区域认证加密:为增强协议包的安全性,OSPF协议支持区域认证加密,OSPF区域支持三种认证方式:
    • 不认证:接收报文时不进行身份认证。
    • Plaintext:接收报文时通过报文中携带的密码进行身份认证。
    • MD5:接收报文时通过报文中携带的Key ID和密码散列值进行身份认证。
  • 邻居:同一链路上通过OSPF Hello报文相互发现并验证通过的路由器。
    • 根据不同复杂程度的网络拓扑结构及OSPF定时器的不同设置,OSPF启动到邻居关系建立可能会需要数秒时间(不超过60秒)。
  • Router ID:在一个自治系统中,每个OSPF路由器采用Router ID标识,全局唯一。
    • 路由器需存在Router ID,才能正常使用OSPF协议。
    • 系统默认使用VPC路由器的管理网接口地址作为Router ID。
    • 普通VPC路由器Router ID支持手动指定,建议使用VPC路由器上一个稳定的接口IP地址。
    • 高可用组内VPC路由器不支持修改Router ID。

功能优势

相对于静态路由,动态路由支持自动拓扑变化,重新计算路由,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相比其他路由协议,OSPF协议具备以下功能优势:
  • 无路由跳数的限制。
  • 使用组播更新变化的路由和网络信息。
  • 路由收敛速度更快。
  • 以开销作为度量值。
  • 采用SPF算法可有效避免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