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云主机 (标准创建)
在ZStack Cloud主菜单,点击 ,进入云主机界面。点击创建云主机并选择标准创建,弹出创建云主机界面。
标准创建云主机分为以下四步:
- 基础配置。可参考以下示例输入相应内容:
- 名称:设置云主机名称。命名规则:长度限制1~128字符,输入内容只能包含中文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空格和以下 7
种英文字符
- _ . ( ) : +
且不支持以空格开头或结尾 - 简介:可选项,备注相关信息
- 数量:设置云主机数量,支持批量创建云主机Note:
- 需输入整数,单位:台,取值范围:1~100。
- 用户可自行设置UI界面批量创建云主机的最大数量。设置方法:
进入
,设置UI界面批量创建云主机最大数量即可,默认为100。
- 标签:可选项,可为云主机绑定一个或多个标签Note:
- 单个资源最多支持绑定50个标签,反之,单个标签支持绑定的资源数量无限制。
- 标签-资源支持多对多绑定关系。
- 管理员支持解绑/删除租户标签。
- 管理员可自行在云平台全局范围内设置租户标签数量。设置方法:
进入
,设置租户标签数量默认配额即可,默认为20。
- 设置云主机规格有以下两种方式:
- 基础规格:选择云平台已有规格创建云主机
- 计算规格:选择云平台已有的计算规格
- 镜像:选择云平台已有的镜像Note: 若选择已开启Virtio开关的Windows类型ISO镜像,系统将默认加载Virtio驱动,需在安装系统时手动安装。在UI上重启云主机后,将自动卸载驱动。
- 根云盘规格:用于定义根云盘容量、磁盘带宽等信息
- 若选择raw或qcow2类型的镜像,根云盘规格为可选项。若不选择根云盘规格,根云盘规格默认与所选镜像的容量保持一致。
- 若选择ISO类型的镜像,根云盘规格为必选项。
- 数据云盘:可选项,可在创建云主机的同时加载数据云盘。默认最多可添加24块数据云盘,支持在全局设置中修改云主机支持云盘的最大数量。默认不加载若需加载数据云盘,可点击添加数据云盘,参考以下示例配置如下参数:
- 选择云盘规格:选择已有云盘规格。用于定义数据云盘容量、磁盘带宽等信息
- 数量:输入用所选云盘规格创建数据云盘的数量
- 启用VirtioSCSI:选择是否采用VirtioSCSI总线创建SCSI类型数据云盘Note:
- 若采用共享存储,VirtioSCSI 默认开启,可创建 VirtioSCSI 类型的数据云盘。
- 若采用本地存储,仅可在创建云盘后进入云盘详情页开启 VirtioSCSI。
- VirtioSCSI 类型的云盘支持 I/O 多队列,可以通过唯一识别 ID(WWN)识别。
- 自定义规格:自定义规格创建云主机
- CPU:设置云主机CPU核数,需输入整数,单位:核,取值范围:1~1024
- 内存:设置云主机内存,需输入整数,单位:MB/GB/TB,取值范围:16MB~1000TB
- 物理机分配策略:为云主机设置分配物理机的策略,该策略与全局设置物理机分配策略保持一致,可通过修改全局设置来设置该项
- 镜像:选择云平台已有镜像Note: 若选择已开启Virtio开关的Windows类型ISO镜像,系统将默认加载 Virtio 驱动,需在安装系统时手动安装。在UI上重启云主机后,将自动卸载驱动。
- 根云盘:用于定义根云盘容量、磁盘带宽等信息。取值范围:1MB~1024TB的正整数,单位:MB/GB/TB
- 若选择raw或qcow2类型的镜像,根云盘为可选项。若不指定根云盘大小,默认与所选镜像的容量保持一致。若自定义,需确保不小于镜像容量。
- 若选择ISO类型的镜像,根云盘为必选项,需确保根云盘容量不小于所选镜像容量。
- 数据云盘:可选项,可在创建云主机的同时加载数据云盘。默认最多可添加24块数据云盘,支持在全局设置中修改云主机支持云盘的最大数量。默认不加载若需加载数据云盘,可点击添加数据云盘,参考以下示例配置如下参数:
- 选择云盘规格:选择已有云盘规格。用于定义数据云盘容量、磁盘带宽等信息
- 数量:输入用所选云盘规格创建数据云盘的数量
- 启用VirtioSCSI:选择是否采用VirtioSCSI总线创建SCSI类型数据云盘Note:
- 若采用共享存储,VirtioSCSI 默认开启,可创建 VirtioSCSI 类型的数据云盘。
- 若采用本地存储,仅可在创建云盘后进入云盘详情页开启 VirtioSCSI。
- VirtioSCSI 类型的云盘支持 I/O 多队列,可以通过唯一识别 ID(WWN)识别。
- 基础规格:选择云平台已有规格创建云主机
- 高级设置:
- 高可用模式:可选项,用于设置计划性维护或突发情况导致云主机异常关机时,是否触发云主机自动重启,可选值:None、Neverstop。
- 若设置为 None,云主机异常关机时,均不会触发自动重启。
- 若设置为 Neverstop:
- 若物理机正常运行,启用高可用的云主机异常关机均能自动重启。
- 若物理机异常或将物理机进入维护模式,使用本地存储且启用高可用的云主机,异常关机后无法自动重启。
- 若物理机异常或将物理机进入维护模式,使用共享存储且启用高可用的云主机,异常关机后均能自动重启。
Note:- 支持通过全局设置云主机高可用全局开关在云平台全局范围内启用/禁用云主机高可用功能。云主机高可用全局开关默认打开。
- 若全局禁用云主机高可用功能,用户不可对单台云主机设置高可用模式,云主机业务可能面临无高可用功能保护的风险,请谨慎操作。
- 支持通过全局设置云主机高可用模式在云平台全局范围内设置云主机高可用模式。若单独对云主机进行设置,该全局设置对该云主机不生效。
- BIOS时钟同步:可选项,启用时间同步后,Windows云主机基准时间与物理机BIOS时钟保持一致,默认启用。Note:
- Windows云主机启用BIOS时钟同步后,会定期自动同步物理机BIOS时钟。
- Windows云主机禁用BIOS时钟同步后,会停止同步物理机BIOS时钟。
- Windows云主机修改BIOS时钟同步设置后,需重启生效。
- 本功能对Linux云主机不生效。
- 支持对云平台全局范围内Windows云主机启用BIOS时钟同步。在全局设置中,将云主机BIOS时钟同步设置设为同步即可,默认为同步。
- 若单独为云主机设置BIOS时钟同步,全局设置对该云主机不生效。
- 资源优先级:可选项,可为云主机设置高优先级,使该云主机具备更高的资源抢夺能力Note:
- 当物理机负载率过高,出现资源竞争时,优先保证资源优先级为高的云主机的资源使用。
- 建议仅对核心业务云主机设置高优先级。
- 亲和组:可选项,可为云主机设置亲和组策略,包括反亲和组(非强制)、反亲和组(强制)
- 反亲和组(非强制):
将亲和组内的云主机尽量分配到不同物理机上,当没有更多物理机可分配时,回归普通分配策略。
- 反亲和组(强制):
将亲和组内的云主机严格分配到不同物理机上,当没有更多物理机可分配时,则分配失败。
- 反亲和组(非强制):
- USB重定向:可选项,可为云主机设置USB重定向Note:
- 当前支持兼容多种USB设备重定向,当用户需要使用VDI功能时,可将VDI客户端的USB设备重定向给VDI云主机。
- 需重启云主机生效。
- 网卡防欺诈模式:可选项,可为云主机设置网卡防欺诈模式Note:
- 网卡防欺诈模式可为云主机提供防IP/MAC伪造和ARP欺骗功能,云主机设置该模式后,将只能使用云平台分配的IP/MAC地址与外界通信。
- 用户可自行设置是否在云平台全局范围内启用/禁用云主机网卡防欺诈功能。设置方法:
进入
,设置网卡防欺诈模式即可,默认为false。 - 单台云主机是否启用/禁用网卡防欺诈功能,默认情况下受全局开关控制,与全局开关状态保持一致。
- 若全局禁用云主机网卡防欺诈功能,用户也可对单台云主机设置网卡防欺诈模式。
- 高可用模式:可选项,用于设置计划性维护或突发情况导致云主机异常关机时,是否触发云主机自动重启,可选值:None、Neverstop。
如Figure 1所示:Figure 1. 基础配置
- 名称:设置云主机名称。命名规则:长度限制1~128字符,输入内容只能包含中文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空格和以下 7
种英文字符
- 资源配置。可参考以下示例输入相应内容:
- 网络配置:选择创建云主机使用的三层网络及相关配置,需配置以下参数:
- 网络:选择创建云主机使用的三层网络,包括:公有网络、扁平网络、VPC网络Note: 选择三层网络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 每台云主机支持添加多个网络,每个三层网络对应一张网卡。
- 若选择IPv4+IPv6地址类型的三层网络,云主机将拥有双栈网卡(同一网卡同时拥有IPv4和IPv6两个地址)。
- 使用IPv6或IPv4+IPv6类型的网络创建云主机,需通过dhclient -6 NIC_NAME命令手动获取IP地址。
- 推荐一台云主机仅使用一个IPv6地址,否则可能存在风险。
- 设为默认网络:若同时添加多个网络配置,可指定默认网络
- 启用SR-IOV:可选项,选择是否启用SR-IOV功能
- 默认不启用SR-IOV功能,此时创建的云主机加载vNIC类型的网卡。
- 若启用SR-IOV功能,此时创建的云主机加载VF类型的网卡。
Note: 启用SR-IOV功能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仅IPv4网络支持SR-IOV功能。IPv6或IPv4+IPv6网络不支持使用SR-IOV功能。
- 请确保该三层网络对应二层网络已启用SR-IOV功能,否则无法启用SR-IOV功能。
- 启用SR-IOV后,需确保该三层网络对应的物理网卡存在可用VF类型网卡,否则将导致创建云主机失败。
- 若启用SR-IOV功能,使用公有网络/扁平网络创建的云主机,其网卡不支持使用安全组、弹性IP网络服务。使用VPC网络创建的云主机,其网卡不支持使用安全组网络服务。
- 指定IP:可选项,可自定义配置云主机IP地址
- 默认不配置,由系统自动为云主机分配IP地址。
- 若配置,需配置以下参数:
- 指定IPv4:自定义配置云主机IPv4地址
- 指定IPv6:自定义配置云主机IPv6地址
Note:- 若自定义配置,将按配置内容为云主机分配IP地址。此时应避免地址冲突,否则无法配置成功。
- 若批量创建云主机时自定义配置IP地址,默认以指定IP为起始地址连续为多台云主机分配IP地址,当连续范围内某个指定IP已被占用时,对应云主机将创建失败。
- MAC地址:可选项,可自定义配置云主机MAC地址
- 默认不配置,由系统自动为云主机分配MAC地址。
- 若配置,需配置以下参数:
- MAC地址:自定义配置云主机MAC地址
-
Note:
- 若自定义配置,将按配置为云主机分配MAC地址。此时应避免地址冲突,否则无法配置成功。
- 若批量创建云主机时自定义配置MAC地址,默认以指定MAC为起始地址连续为多台云主机分配MAC地址,当连续范围内某个指定MAC已被占用时,对应云主机将创建失败。
- 安全组:可选项,可为云主机配置安全组
安全组用来实现安全组内的访问控制,加强云主机的安全保护。用户可在安全组内自定义访问规则,当云主机加入该安全组后,这些访问规则立即生效,实时保护云主机安全。
- 弹性IP:可选项,可为云主机配置弹性IPNote: 若为云主机选择使用公有网络,无该配置选项。
- 网络:选择创建云主机使用的三层网络,包括:公有网络、扁平网络、VPC网络
- 集群:可选项,指定启动云主机的物理机所在的集群
- 使用存储分配策略有以下两种方式:Note:
- 系统分配:系统根据预置策略分配主存储
- 手动指定:用户按需手动选择主存储
- 存储分配策略:选择系统分配
- 物理机:可选项,可指定物理机来启动云主机。如果已经选择了集群,则只能选择该集群所在的物理机
- 虚拟光驱:可选项,可为云主机创建更多虚拟光驱点击添加虚拟光驱:可创建更多虚拟光驱,点击选择ISO可为虚拟光驱加载ISO。
-
- 选择qcow2或raw类型镜像,系统会默认创建一个空的虚拟光驱,在创建云主机界面的 选项中可将其删除。
- 选择ISO类型镜像,系统会默认创建一个虚拟光驱并加载ISO,在创建云主机界面的 选项中无法将其删除。
- 用户可自行设置云主机虚拟光驱最大数量,需关闭云主机后操作,设置方法:
进入云主机虚拟光驱最大数量即可,默认为3,可选值:1、2、3。
,设置
-
- GPU:通过指定规格或指定设备方式为云主机加载GPU设备(物理GPU、vGPU)
- 加载规格:创建云主机时,按照所选规格分配GPU设备。关机自动卸载设备:选择GPU设备保留策略
- 使用物理GPU规格时默认不勾选。使用vGPU规格时默认勾选此项。
- 若勾选此项,云主机关机后自动卸载GPU设备,下次重启后根据GPU规格重新分配新的GPU设备。
- 若不勾选此项,云主机关机后保留已加载的GPU设备,下次重启后继续使用原来的GPU设备。
- 加载设备:创建云主机时,自动加载所选GPU设备。
Note:- 同一台云主机支持同时加载多个物理GPU。仅支持同时加载一个vGPU。
- 同一台云主机暂不支持同时加载物理GPU和vGPU。
- 仅支持加载云主机所在物理机上的GPU设备,暂不支持跨物理机为云主机加载GPU设备。
- 加载规格:创建云主机时,按照所选规格分配GPU设备。关机自动卸载设备:选择GPU设备保留策略
- CPU绑定:可选项,创建云主机时,设置云主机的虚拟CPU(vCPU)与物理机的物理CPU(pCPU)严格关联,可给云主机分配特定的pCPU,提高云主机性能。可选择不绑定、按NUMA结构绑定和输入绑定三种绑定策略。
- 不绑定:云主机 vCPU 不与物理机 pCPU 关联,根据系统调度分配 pCPU。
- 按NUMA结构绑定:将vCPU按照物理机pNUMA
拓扑绑定pCPU。支持手动绑定和智能绑定。
- 手动绑定支持自定义为所有vCPU绑定pCPU。
- 智能绑定按pNUMA Node ID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该云主机vCPU与pNUMA Node中pCPU一对一绑定。当一个pNUMA Node中pCPU均已被该云主机vCPU绑定,将依序绑定下一个pNUMA Node中的pCPU。若所有pCPU均已被绑定,但仍有vCPU未绑定pCPU,将轮询至首个绑定的pNUMA Node继续一对一绑定。
- 一个vCPU支持绑定一个或多个pCPU,同时一个pCPU支持被一个或多个vCPU绑定。
- 支持展示各个pCPU过去 15 分钟平均使用率,助力选择最佳pCPU进行绑定。
- 选择按NUMA结构绑定前,必须选择云主机所在的物理机。
- 输入绑定:
- 点击添加CPU绑定按钮,可设置多条CPU绑定规则。
- 左侧文本框中输入vCPU范围,在右侧文本框中输入pCPU范围。填写规则:“-”表示区间,“^”表示不包括,每条规则之间用“,”隔开。例如:
- 0-2表示0、1、2号CPU
- ^2表示不包含2号CPU
- 0-2,^2表示0、1号CPU
- 1-7,^2,^3,^4,10 表示 1,5,6,7,10号CPU
Note:- vCPU范围取决于所选云主机计算规格,pCPU范围取决于所选集群或是所选物理机的pCPU数量。
- 如果一个vCPU有多条对应的CPU绑定规则,取其并集。
- ZStack Cloud支持CPU超分,vCPU数量可以大于pCPU数量,但如果在CPU绑定规则中设置vCPU数量大于pCPU数量,将会大幅影响云主机性能,不推荐这样设置。
- 云主机详情页的总览界面,支持修改CPU绑定策略,重启后生效。
- 克隆或迁移云主机将同时复制CPU绑定规则。创建云主机镜像或灾备不能复制CPU绑定规则。
- 创建云主机时优先判断亲和组和物理机分配策略,最后判断CPU绑定策略。
- 关机修改云主机的计算规格,将云主机的CPU减少,此时失效的CPU绑定规则将不生效,建议修改或删除该规则。
- 存储分配策略:选择手动分配
- 主存储:选择云主机使用的主存储
-
- 物理机:可选项,可指定物理机来启动云主机。如果已经选择了集群,则只能选择该集群所在的物理机
- 虚拟光驱:可选项,可为云主机创建更多虚拟光驱点击添加虚拟光驱:可创建更多虚拟光驱,点击选择ISO可为虚拟光驱加载ISO。
-
- 选择qcow2或raw类型镜像,系统会默认创建一个空的虚拟光驱,在创建云主机界面的 选项中可将其删除。
- 选择ISO类型镜像,系统会默认创建一个虚拟光驱并加载ISO,在创建云主机界面的 选项中无法将其删除。
- 用户可自行设置云主机虚拟光驱最大数量,需关闭云主机后操作,设置方法:
进入云主机虚拟光驱最大数量即可,默认为3,可选值:1、2、3。
,设置
-
- GPU:通过指定规格或指定设备方式为云主机加载GPU设备(物理GPU、vGPU)
- 加载规格:创建云主机时,按照所选规格分配GPU设备。关机自动卸载设备:选择GPU设备保留策略
- 使用物理GPU规格时默认不勾选。使用vGPU规格时默认勾选此项。
- 若勾选此项,云主机关机后自动卸载GPU设备,下次重启后根据GPU规格重新分配新的GPU设备。
- 若不勾选此项,云主机关机后保留已加载的GPU设备,下次重启后继续使用原来的GPU设备。
- 加载设备:创建云主机时,自动加载所选GPU设备。
Note:- 同一台云主机支持同时加载多个物理GPU。仅支持同时加载一个vGPU。
- 同一台云主机暂不支持同时加载物理GPU和vGPU。
- 仅支持加载云主机所在物理机上的GPU设备,暂不支持跨物理机为云主机加载GPU设备。
- 加载规格:创建云主机时,按照所选规格分配GPU设备。关机自动卸载设备:选择GPU设备保留策略
- CPU绑定:可选项,创建云主机时,设置云主机的虚拟CPU(vCPU)与物理机的物理CPU(pCPU)严格关联,可给云主机分配特定的pCPU,提高云主机性能。可选择不绑定、按NUMA结构绑定和输入绑定三种绑定策略。
- 不绑定:云主机 vCPU 不与物理机 pCPU 关联,根据系统调度分配 pCPU。
- 按NUMA结构绑定:将vCPU按照物理机pNUMA
拓扑绑定pCPU。支持手动绑定和智能绑定。
- 手动绑定支持自定义为所有vCPU绑定pCPU。
- 智能绑定按pNUMA Node ID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该云主机vCPU与pNUMA Node中pCPU一对一绑定。当一个pNUMA Node中pCPU均已被该云主机vCPU绑定,将依序绑定下一个pNUMA Node中的pCPU。若所有pCPU均已被绑定,但仍有vCPU未绑定pCPU,将轮询至首个绑定的pNUMA Node继续一对一绑定。
- 一个vCPU支持绑定一个或多个pCPU,同时一个pCPU支持被一个或多个vCPU绑定。
- 支持展示各个pCPU过去 15 分钟平均使用率,助力选择最佳pCPU进行绑定。
- 选择按NUMA结构绑定前,必须选择云主机所在的物理机。
- 输入绑定:
- 点击添加CPU绑定按钮,可设置多条CPU绑定规则。
- 左侧文本框中输入vCPU范围,在右侧文本框中输入pCPU范围。填写规则:“-”表示区间,“^”表示不包括,每条规则之间用“,”隔开。例如:
- 0-2表示0、1、2号CPU
- ^2表示不包含2号CPU
- 0-2,^2表示0、1号CPU
- 1-7,^2,^3,^4,10 表示 1,5,6,7,10号CPU
Note:- vCPU范围取决于所选云主机计算规格,pCPU范围取决于所选集群或是所选物理机的pCPU数量。
- 如果一个vCPU有多条对应的CPU绑定规则,取其并集。
- ZStack Cloud支持CPU超分,vCPU数量可以大于pCPU数量,但如果在CPU绑定规则中设置vCPU数量大于pCPU数量,将会大幅影响云主机性能,不推荐这样设置。
- 云主机详情页的总览界面,支持修改CPU绑定策略,重启后生效。
- 克隆或迁移云主机将同时复制CPU绑定规则。创建云主机镜像或灾备不能复制CPU绑定规则。
- 创建云主机时优先判断亲和组和物理机分配策略,最后判断CPU绑定策略。
- 关机修改云主机的计算规格,将云主机的CPU减少,此时失效的CPU绑定规则将不生效,建议修改或删除该规则。
如Figure 2所示:Figure 2. 资源配置
- 网络配置:选择创建云主机使用的三层网络及相关配置,需配置以下参数:
- 系统配置。可参考以下示例输入相应内容:
- 若为Linux云主机,支持SSH公钥、密码两种方式登录运行中的云主机。
- SSH公钥:如选择SSH公钥方式,需设置以下内容:
- SSH公钥:云主机注入SSH公钥后,用户可SSH免密登录运行中的云主机
Note:- 需确保云主机镜像已预先安装Cloud-Init。
- 更多介绍可参考SSH KEY管理章节。
- 密码:如选择密码方式,需设置以下内容:
- 用户名:固定用户名为root
- 密码:云主机注入密码后,用户可使用密码SSH登录运行中的云主机
Note:- 设置密码需确保云主机镜像已安装Cloud-Init,且Cloud-Init推荐版本为:0.7.9、17.1、19.4、19.4以后版本。
- 若云主机系统为CentOS,可执行
yum install cloud-init
来安装Cloud-Init。 - 仅支持输入英文字母、数字和以下特殊字符:-`=[];',./~!@#$%^&*()_+|{}:"<>?。
- 支持在全局设置中打开云主机密码强度开关进行密码强度设置。
- 设置密码后请勿在User Data中再次设置密码,避免冲突。
- 设置密码后,创建出的云主机详情页User Data中会展示明文密码,注意保护密码安全。
- SSH公钥:如选择SSH公钥方式,需设置以下内容:
- 若为Windows云主机,仅支持密码方式登录运行中的云主机。
- 用户名:固定用户名为administrator
- 密码:云主机注入密码后,用户可使用密码直接登录运行中的云主机
Note:- 设置登录密码需确保云主机镜像已安装Cloudbase-Init,且Cloudbase-Init推荐版本为:0.9.11。
- Cloudbase-Init的具体安装方法可参考Cloudbase官方文档。
- 仅支持输入英文字母、数字和以下特殊字符:-`=[];',./~!@#$%^&*()_+|{}:"<>?。
- 支持在全局设置中打开云主机密码强度开关进行密码强度设置。
- 设置密码后请勿在User Data中再次设置密码,避免冲突。
- 设置密码后,创建出的云主机详情页User Data中会展示明文密码,注意保护密码安全。
- 主机名:设置云主机的主机名
- Linux主机名与Windows主机名分别有不同的设置规则。
- Linux主机名:长度为 2-60 个字符,允许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或连字符-,不能以连字符-开头或结尾,不能连续使用连字符-。
- Windows主机名:长度为2-15个字符,允许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或连字符-,不能以连字符-开头或结尾,不能连续使用连字符-,也不能仅使用数字。
- 设置主机名需确保云主机三层网络已开启DHCP服务。
- Linux镜像主机名需设置为localhost.localdomain。
- 设置主机名后请勿在User Data中再次设置主机名,避免冲突。
- Linux主机名与Windows主机名分别有不同的设置规则。
- User Data:支持导入User
Data,即用户自定义数据,通过上传自定义的参数或脚本,对主机做一些定制化配置或完成特定任务
- 导入User Data前,需确保Userdata网络服务、DHCP网络服务均可正常使用。
- 默认情况下,扁平网络/VPC网络环境的User Data网络服务、DHCP网络服务均启用。
- 对于Linux云主机:
- 导入User Data,需确保云主机镜像已安装Cloud-Init,且Cloud-Init推荐版本为:0.7.9、17.1、19.4、19.4以后版本。
- 若通过User Data方式设置SSH登录密码,请勿在主机名输入框中重复设置,避免冲突。 输入框中重复设置;同样地,若通过User Data方式设置主机名,请勿在
- 若使用已安装Cloud-Init的云主机镜像创建Linux云主机,必须导入User Data,否则Cloud-Init任务会等待直到超时。
- 对于Windows云主机:
- 导入User Data,需确保云主机镜像已安装Cloudbase-Init,且Cloudbase-Init推荐版本为:0.9.11。
- Cloudbase-Init的具体安装方法可参考Cloudbase官方文档。
- 若通过User Data方式设置登录密码/主机名,请勿在登录密码/主机名输入框中重复设置,避免冲突。
- 若使用已安装Cloudbase-Init的云主机镜像创建Windows云主机,必须导入User Data,否则Cloudbase-Init任务会等待直到超时。
- 通过User Data设置登录密码后,创建出的云主机详情页User Data中会展示明文密码,注意保护密码安全。
- 使用User Data时,若一个二层网络下有多个三层网络,且这些三层网络属于同一个CIDR,仅第一个三层网络的UserData工作,因此会导致其他网络下的云主机内部监控无法正常工作。
- Linux云主机导入User
Data样例如下:
#cloud-config users: - name: test shell: /bin/bash groups: users sudo: ['ALL=(ALL) NOPASSWD:ALL'] ssh-authorized-keys: - ssh-rsa AAAAB3NzaC1LXCJfjroD1lT root@10-0-0-18 bootcmd: - mkdir /tmp/temp write_files: - path: /tmp/Cloud_config content: | Hello,world! permissions: '0755' fqdn: Perf-test disable_root: false ssh_pwauth: yes chpasswd: list: | root:word expire: False runcmd: - echo ls -l / >/root/list.sh
上述样例脚本实现以下功能:- 创建云主机时,创建用户test,使用ssh-key。
- 开机写入文件/etc/hosts,创建/tmp/temp目录,并创建文件写入内容。
- 设置hostname,开启root用户,允许ssh密码登录,修改root密码。
- 执行
echo ls -l /
命令。
- Windows云主机导入User
Data样例如下:
#cloud-config write_files: - encoding: b64 content: NDI= path: C:\b64 permissions: '0644' - encoding: base64 content: NDI= path: C:\b64_1 permissions: '0644' - encoding: gzip content: !!binary | H4sIAGUfoFQC/zMxAgCIsCQyAgAAAA== path: C:\gzip permissions: '0644'
上述样例脚本实现以下功能:- 云主机启动过程中,在c盘下创建b64、b64_1、gzip三个文件。
- 控制台密码:设置云主机控制台密码,密码长度:6-8位
- 仅支持输入英文字母、数字和仅支持输入英文字母、数字和以下特殊字符:-`=[];',./~!@#$%^&*()_+|{}:"<>?。
- 若选择VNC控制台模式,支持在全局设置中打开VNC控制台密码强度开关进行密码强度设置。
- 设置后,打开控制台需输入控制台密码。
- 控制台模式:设置云主机控制台模式,包括:VNC、SPICE、VNC+SPICE,默认为VNCNote:
- 若留空不配置,将默认使用全局设置定义的控制台模式。
- 若单独配置,该云主机将优先使用此控制台模式。
- 已有云主机修改控制台模式后,重启生效。
如Figure 3所示:Figure 3. 系统配置
- 若为Linux云主机,支持SSH公钥、密码两种方式登录运行中的云主机。
- 确认信息。
查看将要创建的云主机,支持跳转修改。
如Figure 4所示:Figure 4. 确认信息
注意事项
创建云主机需注意:
-
- 镜像BIOS模式包括Legacy、UEFI,云主机继承其镜像的BIOS模式。
- 两种类型需提前准备好相应镜像,添加镜像时需谨慎选择匹配的BIOS模式。
- 云主机详情页支持修改BIOS模式,请谨慎修改,模式不匹配可能导致云主机无法正常工作,修改后需重启云主机生效。
- 创建云主机推荐使用Legacy模式引导,确保使用稳定。若希望使用UEFI引导,建议从以下操作系统版本列表中选择相应的云主机镜像:
操作系统 BIOS模式 支持版本 Windows平台 UEFI - Windows 8及以上版本
UEFI - Windows 7
- Windows Server 2008 R2
Linux平台 UEFI - CentOS 7.2
- CentOS 7.3
- CentOS 7.4及以上版本
Note: 不同类型的镜像支持的SSH登录方式不同。
- 按操作系统区分
- Linux镜像:固定用户名root,SSH登录方式支持:SSH公钥、密码
- Windows镜像:固定用户名administrator,仅支持设置密码(通过User Data方式设置密码)
- 按镜像格式区分
- ISO类型镜像:SSH登录方式仅支持:SSH公钥
- Image类型镜像:SSH登录方式支持:SSH公钥、密码